同一年,印度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大约有4万人感染基孔肯雅病,不幸的是,其中300多人因病丧生这凸显了该病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挑战然而,中国并非免疫于此2008年上半年,我国首次报告了两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得益于检验检疫部门的高效处置,我国成功防止了这种新型传染病在国内的进一步扩散。
法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名为“基孔肯雅”病毒的深入研究常规的医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保持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血小板轻微减少的现象 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血清中ALTAST肌酸激酶CK的水平可能会升高,这些指标可能反映出病毒感染。
基孔肯雅热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夏秋季高发,全年均可流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提供了基孔肯雅热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该病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V 引起,病毒直径约70nm,通过伊蚊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病原学研究显示,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 Se。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基孔肯雅热开始向东部地区扩散,其中包括东南亚1987年,令人担忧的情况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出现,那里的医疗人员从患者的血液中成功分离出了病毒这一发现表明,病毒已经开始跨越地理边界,进入新的地区2009年11月19日,基孔肯雅热的威胁进一步升级,深圳口岸首次报告了输入性病。